央广网贵州11月24日消息(记者周娴 通讯员龙丽琴 何宣杰)“百部种植很有讲究,每个沟种多少,要根据沟的大小,沟的宽度、深度,进行栽种。”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展良村林下种植基地里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忙着栽种中药材百部,丹寨县林业局技术人员下沉基地,每天手把手教学指导。该基地是丹寨县国储林建设项目示范基地。

近年来,丹寨县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建设优质高效的国储林,抢抓国储林项目建设机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和森林质量,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我们村依托“储备林+农户”“储备林+林下经济”等模式来推行项目的建设,带动了村里120多户农户参与发展。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300余亩百部种植,争取在11月上旬把正在推进的160多亩林药全面种植完成。”龙泉镇展良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府告诉记者。

龙泉镇展良村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在马尾松林下套种中药材百部,同时不断加大林下种植发展力度,大力推进林下种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良好的林地资源和宽松的投资环境,成功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谋求发展。

“丹寨国储林项目一期是由我们公司负责,目前正在实施的是一期中林下经济板块中的百部种植。”据贵州省华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崇庆介绍,种植材料通过就地取材,利用国储林项目采伐的马尾松材作为原材料,真正实现了一材多用。

今年,龙泉镇展良村村民钱仁秀,将自家的25亩林地流转给了村委会,加上林木收储费,一年算下来,就有五万多元的收入,说起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带来的好处,钱仁秀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林子也没种什么,平时就是得个柴烧,家里建房子得个木料用,如果不流转,就算再放二三十年都挣不到这么多钱。”钱仁秀开心地说。

有效利用资源,盘活林下经济,做足“林木文章”。在国储林项目建设过程中,丹寨县按照“国储林项目建设+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现已惠及农户5000余户,户均增收5万余元。同时,采用“双公司”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种植管理返租倒,包给林户并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的方式,实现了多方受益。

“依托国储林推行项目建设,通过林地流转、林木收储、参与项目建设等形式,来推动林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增加林农收入,实现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收益。”丹寨县林业局局长潘光玺告诉记者。

据统计,丹寨全县实施国储林项目总面积为35035亩,工程总投资40155.9万元。目前丹寨县完成收储面积20106亩,完成率100.5%;完成实施面积7293亩,完成率72.9%,已获得省农发行放款金额3000万元。丹寨县探索的“国储林+”项目模式,已成为推动全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生金,一林多用促增收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