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发展新动能 幸福生活似蜜甜

——贵州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阳春三月,大地处处生机。搬迁群众纷纷迈出家门,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十三五”时期,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探索出“六个坚持”到“五个体系”的搬迁政策体系,192万人的大搬迁,搬出了脱贫攻坚新成效,全省三分之一贫困人口通过搬迁实现脱贫,从源头上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脱贫难题,搬出了城镇发展新动能,带动全省城镇化率增长5个百分点;搬出了贫困群众新期盼,提前享受到城镇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

  稳就业促增收 安居乐业幸福多

  产业兴则农兴,产业旺则民旺。有了产业的支撑,不仅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还帮助他们稳定致富。

  大年过后第一天,平塘县新兴社区和北环社区的搬迁群众早来到候车点,等候着务工基地的直通车,前往京舟坝茭白基地上班。“一天90块钱保底,包接包送,还补助6块钱伙食费。”正在候车的搬迁群众陆义珍分享着自己的工作收入。

  为解决好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和就业问题,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平塘县积极创新“飞地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选取有实力的企业,在平舟镇京舟坝区发展茭白种植,利益联结县城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贫困群众。

  陆义珍就是“飞地产业扶贫”模式项目的受益者,“现在我在基地干活,有事做,有钱赚,住上了好房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她乐呵呵地说。

  日子越过越好的还有在独山县麻万镇鄢家山社区扶贫车间里忙碌的搬迁群众韦开美。

  2月20日,在独山县麻万镇鄢家山社区,贵州钧裕皮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几十台缝纫机嗡嗡作响,工人们正在工位前有条不紊地操作。

  “政府给我们分了房,孩子在社区附近上学,现在我又在家门口就业,这样的好日子,以前哪敢想。”韦开美说。

  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就业项目,贵州钧裕皮具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各种时尚手袋,产品远销非洲、澳洲、意大利等市场。目前,每月生产手袋10万个以上,2021年预计总产值可达3000万元。

  新家新业新希望。截至目前,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有劳动力家庭40.68万户96.77万人,已就业88.71万人,综合就业率91.67%,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率达100%。

  上学看病不难 便利生活惠民生

  扶贫先扶志,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3月1日上午,黔西县锦绣花都社区的黔西县锦绣学校1700多名学生唱国歌、升国旗,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配套学校,全校32个班的学生几乎全是搬迁户子女,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上学,家长都特别安心。”锦绣学校校长洪亮说,开学第一课除了组织学生升旗、校内劳动外,学校还针对孩子们习惯差异大等情况,重点开展习惯养成教育,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搬迁进城后的学习和生活。

  如今,贵州省842个集中安置区,在充分利用好周边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新建和改扩建配套教育项目669所,解决了38.18万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问题,覆盖率达到100%,确保搬迁群众适龄子女不失学、不辍学。

  “老蒋,这几天血压怎么样?”新年刚过,桐梓县蟠龙社区的家庭医生莫有惠便提着医药箱上门了。“血压正常的,过年这段时间我都饮食清淡,遵守医嘱。”今年68岁的蒋发祥在2018年搬迁到蟠龙社区后,家庭签约服务医生经常上门随访,给他监测血压血脂,并对他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蟠龙社区充分运用娄山云大数据平台,按照“用数据分析、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健康服务管理机制,结合网格包保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搬迁群众实施精准健康管理,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三精准,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

  做优社区服务 提升居民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月底,赫章县银山社区的“四点半课堂”里书声琅琅,“这里不仅有老师辅导我们做作业,还能在图书室阅读到许多有趣的书籍。”12岁的郭雯说,“以前在老家我都没有看过四大名著,现在我都快看完了。”

  银山社区是赫章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搬迁之初,社区就在党组织及上级团组织的支持帮助下成立社区团支部,并统筹安排志愿者服务群众。

  群众需要什么,志愿者就做什么。银山社区团支部指导志愿者开展问需走访,围绕“干什么、谁来干、干出什么效果”设置服务清单,公开服务人员、时间、地点、内容。目前,社区志愿者开展的服务项目有课业辅导、课外兴趣班、24小时维权等近20项服务。

  用心做好服务,建设搬迁群众的贴心社区。为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效率,望谟县蟠桃街道城南社区依托新市民社区服务中心,在综合服务大厅设置10个服务窗口,向新市民提供社保、水电、办证等一站式服务,定期组织社区党员、社区干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新市民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社区周边相继建成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和卫生室,并建成新市民社区工会爱心超市和设立80余个地摊经营点位,为新市民就学、办事、购物等提供极大便利。(记者 刘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