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的20亩稻鱼综合种养殖试验田里,村民们相互配合,在抽水泵放水后,拿起袋子、网兜等工具抓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稻鱼综合种养殖试验田(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介绍,稻田养鱼的1+1模式,不破坏水稻的耕作层,并且田中养殖的鱼能吃掉害虫和草籽,减轻水稻的病虫害、清除田间杂草,鱼儿的粪便也成为天然的水稻养料,为水稻提质增产服务,发挥出了1+1>2的效果,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为给稻花鱼的丰收提供技术的支持,特区农业农村局和木岗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鱼苗投放、渔沟挖掘、田坎防逃网设置、生态防虫等项目进行指导,要求养殖户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管护,让稻田养鱼这条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模式在抵岗村落地见效。
“鱼田里要留多少水、如何管护,都有专业人员都到现场进行指导。我明年计划将稻田养鱼的规模扩大到100亩,并在村里推广这项技术,让大家一起养鱼,一起赚钱。”养殖户汪慧说。
稻鱼共生养殖(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木岗镇稻鱼综合种养殖试验于今年7月中旬开始,累计投放每尾3至4两、总计1000余斤的鲤鱼苗,现在已经长成每尾1斤左右的商品鱼,经过称量总重达3500斤左右,将陆续进行销售。同时,因为稻田养鱼不能使用化学农药,相较于普通的水稻,稻鱼共生的稻米品质也更受消费者青睐。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稻田养鱼模式让土地的亩产值增加1000至2000元。(甘稳)
编辑:杨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