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遵义9月14日消息(记者栾小琳 任振国)“如果要说做这一行的最大感受,那就是我一直在路上!”今年已经跑了26年货运的货车司机黄晓胜,谈及从业以来的感受如是说道。
正在搬货装车的黄晓胜(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当记者在贵州遵义电子商务城见到45岁的黄晓胜时,正在搬货装车的他身量不高,一头短平寸头和身上的黑色T恤显得格外干练。黄晓胜说自己在部队时就学习了驾驶技术,退伍之后自己买了货车跑运输,今年已经是第26个年头,自己开货车不光只是为了拉货,贵州的好东西太多了,作为党员的他必须带好头,做好乡村振兴的货运工作。
2021年,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成立了32个货车司机流动党支部,近千名党员司机通过身份核验后正式加入。遵义地区的党员货车司机们组成了第二流动党支部,黄晓胜也在其中。
黄晓胜(左)发车前与物流公司经理练凤琳(右)核对货物清单(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
货车司机是道路货运行业的主力军,也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年底,贵州省拥有7447户道路货运经营户、25.7万名货车司机,党员货车司机更是超过6000人。
因为有过军旅生涯,黄师傅的驾驶室内格外整洁,所有物品都摆放得规规矩矩,“这里是我工作的主阵地,环境好一些心情也就好了,给货主留下的印象不错,业务量自然就多了起来。”
驾驶货车准备出发的黄晓胜(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今年4月,他跑了约1900余公里的路,从铜仁运茶叶和中药材,送到江苏南京和苏州。这些货物,也是“东西协作”结下的累累硕果。跑货运这些年,他见证了贵州交通的发展:从泥巴路到柏油路,再到如今,已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随着东西协作的深化,黔货正在走遍中国、走向世界。
谈起自己途经过的路线,黄晓胜称遇到不熟的地方,他就拿出地图来研究,几十年下来,地图就刻在了自己的脑子里。天南海北,黄晓胜都开着车拉着货去过,往北到过吉林、北京、天津,往东最远达上海,往西去过西藏,往南到过海南。
驾驶货车准备出发的黄晓胜(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
说起贵州的路,黄晓胜打开了话匣子:“以前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那一段,都是黄泥巴路,坡又很大。遇到下雨天,路况就更加危险,外地的司机师傅行驶到那都不敢再继续往前,只能请当地的师傅帮忙把车开过去。”说起以前的交通情况,黄晓胜很是无奈,由于交通条件差,很多外地人都不愿意来贵州,道路不通,货物运不出去,外面的也进不来,更不要谈发展了。
现在不一样了,隧道通了、大桥通了、高速路也通了,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基本上全国各地的司机都能往贵州跑,也能把贵州的货运到全国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交通运输是连接经济的血脉,那么高速公路的作用就相当于动脉。截至2022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331公里,位居全国第四,比2013年增加5047公里。
黄晓胜开着货车行驶在路上(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
驾驶一辆辆“陆地之舟”穿行在公路上的货车司机,就像高速动脉上的血红蛋白,他们输送着城市和乡村生产生活所必需的“氧气”,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货运车辆总数约21万辆,货运车辆驾驶员23万人左右。2022年,贵州省2.32万家生产流通主体,累计向省外销售贵州农产品377.7万吨,总销售额达636亿元。
用车轮丈量高速发展,黄晓胜说,作为货车司机,自己见证着贵州交通的发展,也享受着发展。身为一个贵州人,希望以后贵州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更多更好的农副产品走出贵州,销向全国……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