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学校为载体,将传统戏曲与蜡染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搬进课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焕发勃勃生机。
每周三至周四的下午,都是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课程时间。在戏曲特色课堂上,同学们身着戏服“全副武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帝女花》《武家坡》等各类曲目的演唱技巧。大家沉浸其中,在婉转悠扬的戏曲声中纵情表演。
老师带领学生练习戏曲演唱(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戏曲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我刚才唱的粤剧帝女花,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乱世中爱情的坚贞与无奈,在唱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也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丹寨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雷康说。
今年是该校开设戏曲课程的第一年,为给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和优质教学,学校开设了京剧、粤剧、黄梅戏等多种戏曲剧种的课程,并安排专业老师精心指导。自戏曲课堂开设以来便大受欢迎,目前已经有来自各专业的2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
该校教师郑璐说:“戏曲进校园是艺术教育,更是文化根脉的延续。通过趣味化、多元化的方式,让年轻一代从‘听不懂’到‘愿意听’,最终实现‘主动传承’。”
与此同时,服装专业的蜡染课堂上,同学们正沉浸于蜡染技艺中。教室内,各类蜡染服饰整齐陈列,专业老师一边对各类苗族传统纹样进行讲解、一边对构图、画蜡的手法做现场示范。随后,同学们纷纷铺开白布,构图上蜡,浸染上色。不一会儿,一幅幅各具特色的蜡染作品纷纷“出炉”。
专业教师教授蜡染图腾(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小生长在“蜡染家族”的学生莫满云说:“我从小看着妈妈画蜡染,学校开展的蜡染社团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感兴趣,就积极报名参加了,因为这个是我们的传统技艺,我想把它传承下去。”
“平时教学中除了简单的蜡染技法,我们还将蜡染这项传统技艺与服装设计专业相结合,设计一些服装、文创类的成品,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发展。”该校服装专业教研组长潘世梅说。
近年来,该校开设了苗族蜡染、苗族刺绣、芦笙演奏等传统文化课程,并与服装设计、幼儿保育等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形成“文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同时,还通过定期举办技能大赛,激发学生们学习传承的热情,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蜡刀在染布上勾勒图案(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该校副校长莫安荣分享了下一步他们的发展计划:“接下来,我们将打造‘非遗+技能’双育人模式,邀请更多非遗传承人进校指导,让学生既掌握专业技能,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焕发生机。”
据了解,目前,丹寨县各中小学、职校已持续开设了包括芦笙、蜡染、刺绣、锦鸡舞等20余个民族文化浓厚的特色课程。这些特色课程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赵唯茜 何宣杰)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