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9月17日消息(记者栾小琳)日前,贵州省残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力度的若干措施》,将通过22项举措帮助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农村残疾人内生动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目前,贵州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有62.2万人,其中农村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尚有20.7万人未就业。农村残疾人数量多、基础弱、困难重,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群体,也是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和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难点群体。”贵州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这22项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加大生产劳动帮扶力度、精准实施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产业带动就业、强化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加强新业态就业帮扶、拓展金融信贷服务帮扶、汇聚各界力量助残就业等。

在加大生产劳动帮扶力度方面,全流程支持残疾人家庭生产劳作,对残疾人在依托土地进行生产劳作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从资金、设备、场地、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有效帮助和服务;对自主经营承包土地的残疾人家庭给予种子、苗木、农药、农肥、生产工具、技术等生产资料方面的帮扶,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销售等跟踪服务。

为了结合“技能贵州”行动开展培训,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等培训工程,力争让每个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都能至少有1人接受并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技能。

同时,强化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在开发乡村保洁员、管水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有就业意愿、有能力胜任的脱贫残疾人就业。

编辑:杨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