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这边需要两个人搭把手。”

“采收时要小心一些,保留好品相才能卖上好价钱。”?

……

时下,正值西葫芦上市的季节,在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麻万镇拉林村,种植大户韦龙香正穿梭在自家的基地里,带着村民们熟练地采摘、分拣、搬运,呈现出一派忙碌热闹的丰收景象。

村民们正在采摘西葫芦(独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刀口要贴着瓜柄,太近容易伤到瓜体,太远又会留下过长的瓜柄,影响品相。”走进田间,只见韦龙香手持剪刀,弯着身子在藤蔓间灵活穿梭,她一边示范一边详细介绍采收技巧,说话间,她手腕轻轻一转,一个西葫芦便稳稳落入手中。

“目前,我共承包了村里40亩土地来发展种植,其中11亩用来种西葫芦,其余土地种植冬瓜。现在是西葫芦采收旺季,基地每亩每天能产出300斤左右的新鲜西葫芦,这些优质西葫芦主要销往广东市场,采收期可持续两个月左右。”韦龙香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她掰着手指算了算,预计这一季下来,仅西葫芦种植就能带来约40万元的收入。

村民们对刚摘下的西葫芦进行分级筛选(独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的分拣区内,村民们也忙着对刚摘下的西葫芦进行分级筛选,将品相较好的精品瓜仔细打包,准备运往广州、深圳等地的大型商超。“我就是本村人,在这负责分拣,按照时间算工钱,1小时10元,活儿干着顺心,老板为人也爽快,工资结算按时到账,在这儿干活心里踏实!”务工群众陆应群一边说,一边手脚麻利地分拣着西葫芦,被阳光晒得微红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包装好的西葫芦(独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在麻万镇拉林村,西葫芦种植不仅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瓜瓜”。

村民将西葫芦装车(独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麻万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规模化特色蔬菜产业,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种植、收购、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明年,我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带领更多乡亲一起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看着眼前繁忙的丰收景象,韦龙香满怀憧憬……(白华秀)

编辑:杨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