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10月24日消息(记者栾小琳 见习记者杨贇)10月23日下午,在位于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旁的“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里,正在上演的《红飘带·伟大征程》剧目让一幕幕长征故事再现眼前,视觉、听觉、触觉的三重发力,顷刻间将场内观众心中流淌的红色血脉唤醒。
观众“行浸式”体验长征文化(央广网见习记者 杨贇 摄)
“太震撼了,之前同学们基本只在课本上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讲解得再生动细致,似乎都难以引发他们深思,但今天在现场,看到大家热泪盈眶,我心中很是欣慰。”来自贵阳市南明区华附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感慨万千,她表示昨天(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纪念日,就特地带着学生前来体验,感觉意义非凡。
观众“行浸式”体验长征文化(央广网见习记者 杨贇 摄)
“红飘带”项目是中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它的外观宛如一条正红色“飘带”,伸向南北,蜿蜒跌宕。该项目内容设计上以“高昂的旗帜,不绝的队伍”为主旨,由全域行浸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征程》,集合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最新科技手段,数字化全景再现长征之路。
“红飘带”建筑外景(央广网见习记者 杨贇 摄)
站在湘江岸边看滚滚江水、坐在革命先辈对面观其论战、穿梭奔跑在枪林弹雨间……《红飘带·伟大征程》由无名英雄、血火洗礼、伟大转折、砥砺征途、胜利丰碑以及新时代新长征六个篇章组成,长征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为观众呈上了这场视觉盛宴。
边走边看的“全域行浸式”感知模式让一幕幕红色情景走进眼里、烙在心头。参与者在“红飘带”中将完全沉浸,沿着故事线,通过带动多维感官进入情境。“一直跟着表演者走,我仿佛成为了先辈中的一员,同样置身于这一场场浴血奋战中。”初二学生黄彦迪说,他用笔在本子上记下了触动他的每一个细节。
观众行浸式体验长征文化(央广网见习记者 杨贇 摄)
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留下丰富文物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足迹遍及贵州9个市(州)60多个县(市、区)。2019年,贵州被确定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贵州官方启动了“红飘带”项目。
“长征文化与精神,不仅仅镌刻在书本与那一件件文物上,更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在‘红飘带’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我们立足于长征精神,将视野着眼于中国独特的红色文化体验,运用最新的数字科技和设计理念,展开基于史实的文化创作,致力于讲好长征故事,传递长征精神。”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宗文表示,他们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观众参观“红飘带”项目(央广网见习记者 杨贇 摄)
一条科技“红飘带”,串起长征“新”故事,科技为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红飘带”项目仅是贵州重视发挥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教育功能,讲好长征故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打造主题展示线性空间体系,实施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一批展陈提升,上报了有关纪念设施申建项目,并通过高标准实施长征文物本体及环境管控保护,使全省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