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如一道历史的光芒刺破暗夜,指引中国工农红军在伟大远征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筚路蓝缕,伟业千秋,红军当年的漫漫征途,如今尽展光荣与繁华。美好已如先辈所愿,前路必将更加辉煌。
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梅花山下。1935年4月,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完成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任务,经水城地区突围追赶队伍,红军战士朱云先、王红军(江西人,姓王,真名不详,当地百姓都叫他“王红军”)重病不能行走,被安排在水城顺场乡群众邓焕章家里治病。三个月后,病愈的朱云先、王红军已经无法与队伍联系,辗转水城龙场乡碗厂村,秘密发动贫困农民,继续组织革命队伍,坚持开展革命斗争活动。
1939年夏,朱云先、王红军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当地群众含悲将烈士葬于碗厂。之后,他们所组织领导的队伍成为党领导下的碗厂游击队,长年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
中央红军第九军团驻扎水城顺场时,邓焕章主动给红军送大米。红军照价付钱,邓焕章坚辞不收。队伍离开时,将重病中的朱云先、王红军托付给邓焕章,悄悄留下了一些照料的铜钱。1937年5月,邓焕章因收留照料过受伤红军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47年,邓焕章母亲孔氏临终前,将长征中的红军队伍报答邓家剩下来的3枚铜元交给孙子邓友成,叮嘱说“看到它,就会想到红军,一定要留下”。邓家几代人珍藏红军“三个铜元”的故事,是红军与百姓鱼水深情的有力见证,至今仍在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碗厂群众为朱云先、王红军两位红军烈士立碑修墓,缅怀纪念。2009年,两位红军烈士的坟墓得到当地政府进一步整修,并新建了龙场乡碗厂红军烈士纪念碑暨革命斗争陈列馆。2018年4月,碗厂红色文化项目建设竣工,中国工农红军渡北盘江纪念馆、红色文化广场、重修红军墓和红军烈士纪念碑等内容全部完成。如今,“三个铜元”已被中国工农红军渡北盘江纪念馆展陈收藏。纪念馆以现代化的技术和展陈,生动演绎历史,深刻启迪着后人。
隆冬映白雪,水城开腊梅。烈士长眠处,又传喜讯来。红色故事的历史回望,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红色资源的强劲动力,激励着水城区这块红色热土在高质量发展路上不断迈进。
2024年,水城区经济持续保持向好态势。前三季度,水城区地区生产总值291.06亿元,全年有望突破400亿元,名义增长有望在8%以上。
现在,围绕“富矿精开”,水城区能源、铝及铝加工、煤炭储配中心、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速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猕猴桃、刺梨、茶叶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初具规模,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衔接,成果斐然。
民生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辖区3个中心城区小学“一校制”共同体、6个城乡片区初中集团化办学成绩显著。区、乡、村一体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为群众医疗健康保障提供了坚实支撑。当地旅游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品质与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旅游业态持续丰富,“中国凉都·康养水城”旅游品牌更加响亮,彝族火把节、冬季滑雪等文旅活动风生水起。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645.96万人,旅游收入稳定增长。
乌蒙磅礴浩然气,梅花山下慰英魂。伟大远征,红色水城的发展已如先烈所愿。新的一年,必将告慰以更美的画卷。
监制|阎建光 周强
记者|陈屹 苟顺庭
编辑|杨晓东
协作|水城融媒
关注精彩内容